讲真,我挺讨厌郑州的
前年,我写过一篇很“丧“的文章,一个关于“郑州凭什么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名单”的吐槽文。
如果把我的论点简单归纳一下,总结为三点:1、环境不好,平原雾霾,没山没水;2、人口密度大,一年到头没清净过;3、追求生存的人多过于追寻生活的人,精神麻木。
两年过去了,有变化么?
这里必须要空几行。。。
想什么呢?不可能的!
第一点,除非你让愚公那无穷尽的子子孙孙接着把王屋和太行从黄河北岸给挪过来;其次,除非河南不再是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还有最后一点,那不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就管用的事儿,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特别是中国人。
所以,现在回过头看自己两年前写的那篇文章,有点“乱放狗屁”的意思。但是,你问我现在看郑州觉得怎么样?我还是那两个字——“讨厌”。纵然我是一个郑州土著,我活了三十多年,从没有离开过郑州比两个月更久的时间。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这么讨厌?因为我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正以平均3-5年一次的频率被不断刷新着,而且几乎是清空重新导入,而不是旧的保留,copy新的。
有人说这是好事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挺好的啊!但是,这座城市,真的就没有值得被保留和纪念的东西么?
每当去开封和洛阳,如果有当地的朋友接待,他们总会带着我穿大街越小巷,去找那些藏在他们城市深处的美食和儿时记忆。但每当他们来找我,我只能带他们去合记,去汇丰源,然后就……木有然后了。
我也曾试过带他们去找寻我一两年前吃过的好馆子、玩过的好地方,结果是没有,统统都Delete掉了。
每当这时候,我挺心酸的。我想念那些年,建文十字路口摆满了桌子的烩面馆儿;我想念农业路水上世界刚开业时全城孩子激动的那个心情;我想念那一年正月十五花园路上封路看花灯;我想念从海棠寺车站两块钱能坐到邙山;我想念纬三路市场大棚里的阵阵飘香;我想念曾经的东风路上那个号称全国最大的西游记宫和木板大迷宫;我更想念那些年,每条路上都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
可能还会有人说:你太念旧了!
我明确地告诉你,这不叫念旧,这叫恋家佬!不要说郑州,整个河南人都是!我爷爷当年要不是念旧,解放前就留在了福州或者杭州工作了,哪儿用得着举家一路从福建要着饭回河南?
要不然……那也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还有我那个当了四年美军的表弟,他曾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驻扎一年,但据他说,这一年反而是他四年军队生涯最踏实的时光。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阿富汗离家近……
其实,不是我们念旧,是因为我们值得回忆和保留下来给自己看,给孩子看的东西,太少太少了。其他城市的人,孩子长大了,可以带他去爬个山、划个船,最不济也能爬个城墙,去个市郊的历史遗址什么的。
郑州呢?我认为未来十年唯一不可能拆的建筑就是二七塔,于是我指着二七塔问我五岁的儿子,想不想爬?可高了,上去能看可远了。但回答却是:不想,骗人!周围楼都比它高!
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吃烩面、吃烩面、吃烩面、吃烩面……
似乎除了吃烩面,我们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让我们传承、介绍、甚至是炫耀的东西了。而且烩面有特么什么好炫耀的?!(源自我南方同学的原话)
如果把郑州具象成我自己的家,那我的家现在是装修得富丽堂皇:镀金的门把手和水龙头,金丝楠的卧室门,最好的大理石地板,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吊灯。除此之外,一件家具家电软装饰都没有,墙上甚至连幅照片和装饰画都没得挂。
然后客人来了我拽着客人说:“你看看我家的卧室门,高档不?你看看我家的门把手和水龙头!怎么样?你多摸摸,要不我请你洗个澡……”
如果是你,你会这么介绍你家么?
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个家每天还都在拆了重建。
要问我是从哪一年开始“讨厌”郑州的?我想,是从六大商场打商战那一年开始。几乎一夜间,安安静静的绿城,从此变为了如火如荼的商城。之后的这二十多年,从未停歇过。
是,他们是给郑州人带来了更多的消费空间和消费可能。但是,这些人,或者说这些商业,来的目的是什么?是建设郑州吗?显然不是,他们是为了自己挣钱。
所以这些不成熟的商业体,在初期的繁荣过后,随之而来的,则是长久的后遗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溃烂和衰败。已经渐渐消亡的碧沙岗商圈和二七塔周围那几幢留着多余,拆了费劲儿的楼,就是最好的鉴证。
眼瞅着快2000字了,那我究竟为了说什么?就是单纯讨厌、吐槽郑州吗?
我这个人爱讲实话,至少有10%不是。
在看这篇文章的人,可能你们的父辈、爷爷辈正在逐渐老去,甚至有些已经不在了。而我的父亲和爷爷都已经不在了。我今天在写这篇文章前,特意翻开了家里的相册,看到的是已经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了的他们的脸,和逐渐模糊了的郑州。
对我而言,这三者是同样重要的,他们都承载了我儿时的大部分记忆。如今,我再走过、前往那些儿时父亲手拉手带我去过的地方,我已经想不起任何东西了,也不会激起任何情绪,这可以说是一种迷茫,也可以说是一种麻木。
放眼全国,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和我们下一代,也就是现在,儿时记忆完全对不上号的城市有几座?有,屈指可数!这种事情是简简单单告诉孩子我们小时候怎样就OK了么?那不叫文化传承,那叫文化断层!
这也是我们要做这个公众号的目的,郑州只有吃么?郑州只有玩么?你今天吃的东西,玩的东西,明天还在么?我们该如何同我们的下一代讲,我们的童年是怎样的?
哪怕,哪怕有这么一个地方,不用身临其境,能够让我多少回忆起一点一滴曾经的模样,让孩子真正看到、了解到,而不是死记硬背,哪些属于他们父辈的,属于家族的,属于这座城市曾经的骄傲和珍贵记忆,我就很知足了。因为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全部,我还没有老,请不要让我的记忆消散得如此迅速。
作者简介:王兆阳,笔名飞行电熨斗,资深创意策划人,国内知名文学社团——雁北堂成员。
2010年创作至今,已发表200余万字作品,单部作品点击破亿次。《穷游网》特约撰稿人,独行日本近百城。
出版作品有小说《老兵诡事录》,传记《我在美国当大兵》,游记《宝妈瓜爸十三天抱走东瀛》,影视剧本《新月之海》、《午夜救护车》。
唐子巷27号:聚焦郑州城市精神与历史文化传承
这里是你我共同的家
往期内容回顾